地的正中间,就象一个中央花园,占地五十亩,亭台楼阁,什么都有,还有好几所别院,都在中央花园里面。
设计图都是大丫提供的,所有的房间全部是地暖,图纸交给建筑班,从人工到材料全交给建筑班,大包。
现在村里的全村人都出动了,能做活的老幼儿都是每天十文,壮汉能出力的每天二十文,五百五十亩地全部翻整,这五百五十亩全部种粮食,一年两茬,冬小麦和玉米,小麦过冬搭暖棚,天暖了就把暖棚上面的透亮油布摘掉,然后种玉米,这样循环。
村里好多家现在学着样子在弄,他们可以想象到来年他们可以多收一茬粮食,以后不会再挨饿了,同时大丫又教给刘清林,让他带人开窑,烧砖,正好中央花园要用,作价卖给他们,同时也对外出售青砖。
这一项也可以给村里人多些收入,现在村里人除了自家地就是大丫的地,每天每人都有收入,家家户户也不再挨饿,不再发愁粮食了。大丫隔几天没事就在村里村外转转,一点一滴的变化,都看在脸上,自己不爱说话,村里人一般都不和她打招呼,但是看她的眼神已是变成了崇拜。
一晃到了三月,天气变暖了,这天晚上本来在睡觉的大丫,就听到房顶上扑愣扑愣的,看看熟睡的小峰,大丫把衣服穿好,下了炕,打开门,走到院里,就看见夜空里月光下,一只七彩的鹦鹉,朝她飞来,她一伸手,鹦鹉落在自己的手上。
“主人,主人,小主人有信”一抬脚,脚上绑着一个纸卷,大丫取下来,打开脸上露出了笑容,小主人自然就是山子,“大姐,最近可安好,出门半年多了,也不见回音,甚是挂念,”
带着七彩鹦鹉进了屋,把房门关好,进了空间,让鹦鹉去空间休息一下,小鹦鹉一进空间就吱哇乱叫,“哎呀妈呀,总算进来了,我想死这里了,”大丫也不理它,径自来到书房,提笔写了回信“吾弟勿挂,大姐安好,过段时日就回去,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,一切随心,大姐在后面支持你”
写好折好,出了书房,看看没有鹦鹉的影子,就在空间转悠一下,看看空间的变化,离七层升级还远,但是好象隐约已经有了七层的影子,一切都在潜移默化的转变。
鹦鹉吃饱喝足后,回到了大丫身边,大丫把信绑在它的脚上,“累吗?”“主人,我休息好了”“嗯,把信带好,交给小主人”然后带着它出了空间,然后从窗户上,把它放走,眼看着七彩鹦鹉飞到天空上,飞得不见了踪影,才关上窗户。
回到房间,上了炕,也睡不着了,想着山子今年可能会高考,再也无法入睡,看看天色快亮了,干脆穿好衣服,把被子整理好,起了床,把房门关好,站在院里,看着天上的星星还一闪一闪的,心好象就回到了他们身边一样宁静。
这段时间孩子们被大丫调教的很好,天一亮起床,各就各位,该做什么就做什么,刘清林则给驴子喂了草料后,开始烧火,大儿子小山也开始做饭,现在他做饭越来越熟练,大丫教给他的一些简单的菜谱他也学会了,现在他和二弟负责家里的伙食,大丫也不管,做什么吃什么,偶尔提提建议。
现在大丫只给刘清林一人开月银,因为孩子们都小,还都在学习当中,每月十两的月银,让他全权管理一切,家里孩子不是做饭吃饭,就是读书写字习武做家务,都安排的满满的。
到了五月,天气彻底变暖了,玉米就开种播种了,种子都是大丫提供的,刘清林也不问,大丫让他拉走用,他就用,也不多嘴,更不多事。
五百亩玉米全部种下,又花了一些银子在五百亩的地上打了十几口压水井,全部人工浇地,用的都是村里人,随着他们的熟练度,现在工钱全部都长到了三十文每天,那一个月就收入差不多一两的银子,如果家里劳动力多,可以有几两银子的收入,十里囤的人生活是越来越好。
砖场的生意也很红火,首先转变的就是十里囤,好多人开始筹划建砖瓦房了,尤其是大丫出资,把村路修的又宽又平坦的时候,心里更是痒痒,大丫还出了一个政策,凡是盖砖瓦房的人家,青砖都是按成本价提供,这下村里人再也坐不住了,一个一个都开始请人建房,跟砖窑上订砖。
宽厂的村路,两边一个一个的新房不断出现,以前的土坯房不断被消毁改成青砖瓦房,只有刘清林家的房子没有改变。
因为中央庄园已经盖的差不多了,有好多独门小院已经开始装修了,刘清林肯定会被定为庄园的大管家,管理庄园的一切,孩子们也会随着他,到庄园做事。
第九十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