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家,在武帝时期还只是一个寻常清贵世家,朝中大权,沾染并不算多。
可在容珩登位期间,温无暇平步青云,年仅二十五,便是进了内阁,位同副相!
温无暇和萧景瑜这一文一武,在容珩执政期间,可是左膀右臂。
忽的,苏苏抬眸,口中反复呢喃着温无暇的名字。
说实话,虽说跟温无暇交锋几次,但她看不清自己这个表哥的心性。
此人看似儒雅,知书识礼,一派清流。
可事实上,此人绝不像表面看起来那样,心思之深,心狠手辣。
看他几次帮容珩断案,解决临安王一脉的事情,便是知道了。
这是《长乐未央》这本书里,对他为数不多的笔墨描写,占比最大的那一幕——
【温无暇一袭浅青色锦衣,就那么独身站在院落里,夜幕之下,火把的光亮倒映在儒雅的容颜之上,可薄唇轻启,却满是凉薄,
“送世子上路。”
话音一落,侍从手中的长刀斩落,临安王府上下三十几口,上至临安王世子,下至刚出生不久的婴儿,一个接一个的,尽数血洒小院。
临安王破口大骂,眼底满是凄厉狰狞,
“温无暇,本王可是陛下叔祖父,我儿血脉与陛下同宗,你敢!!!”
温无暇轻佻眉梢,不轻不重的把身侧那个三岁小儿给提了起来,嘴角露出一丝浅笑,
“这可是临安王府最后的血脉了,王爷,不想让他活吗?”
临安王死命的挣扎着,想要前来将小儿抢过来,可却是被侍卫死死的压住,半分不能动弹,
“温无暇,你到底要怎样?”
小世子因着惊惧,哭嚎声不断。
温无暇许是觉得过于聒噪,于是将小世子丢给身侧的侍卫,示意人将他的嘴堵住,
“很简单,王爷这么多年联合凤阳氏族,卖官鬻爵是在做的过于隐秘,我与陛下苦于找不到证据,于是只能出此下策。”
“倘若王爷识相,交出证据,陈表己罪,将功赎罪,在下定当向陛下求情,保小世子一世安宁。”
他音色淡淡的,
“毕竟,整个临安王府因着王爷的深明大义,被凤阳氏族报复,只有小世子幸存,陛下自然会感念亲情,保小世子无恙。”
稚子无辜,留下一命,自然不是难事。
临安王听懂了温无暇口中的意思,他要他交出凤阳氏族卖官的证据,陈表己罪,而后将临安王府的血案,嫁祸给那些人,一举两得。
老临安王眼中流下血泪,咬牙开口,
“好,我答应你,我写!”】
第214章 惊天大瓜
【老临安王一瞬间,仿佛老了十岁有余,背影佝偻。
他的儿子们都已经死了,王妃也死了。
只剩下长孙尚存于世间。
没用了,什么都没用了。
若是能用他最后这一把老骨头,换孙儿活着,为临安王府留下最后一丝血脉,也算是值了。
陛下下了令,又是碰到温无暇,此局,已然是无解。
老临安王写了陈表己罪的奏章,按了血手印,还交出了这些年与氏族联合的证据。
“希望你说话算数,否则老夫,做鬼也不会放过你!”
老临安王忽的抓住温无暇。
温无暇也不惧,面上尽是从容,缓缓开口提醒,
“老临安王,您该上路了。”
老临安王拿着匕首自戕。
而下一刻,他刚刚闭眼,温无暇便是摆了摆手,身后的侍卫拔剑,捅死了年仅三岁的小世子。
鲜血飞溅而出,洒在了老临安王的头上。
温无暇收起奏章和证据,而后拿出帕子擦了擦手,发出一声轻嗤。
留下他的小世子,这怎么可能?
那孩子亲眼看着他带人杀了他一家,逼死他的祖父,若是以后长大了,谁知道会是什么麻烦?
他又怎么会,犯这样的错误,给自己留下后患?
斩草不除根,春风吹又生啊。
温无暇迈着步子出了临安王府。
此行,不虚。
七日后,老临安王请罪的奏章到了云京,呈到了陛下面前。
而次日,临安王府被灭门的消息也传了过来。
圣上大怒,派兵部邢郎萧景瑜彻查此案,牵连凤阳及南岭一代的氏族近十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