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孙辈,他的嫡夫人也绝不可能从名声臭大街的忠勇侯府选。
墨雨催促他:“小六爷,回吧,齐六爷已经走远了。”
赵小潭和墨雨回府,伺候赵小潭回梧桐院后,墨雨去还马。
对自己的亲娘,晨昏定省不能轻忽。
赵小潭换了衣裳,让奶娘看家,带着小香,去母亲刘氏处请安。
问了安,刘氏叫赵小潭起身,温柔问他:“听王庆说,你如今替朋友奔波刊印话本的事,可别耽误念书才好。”
按前世年纪,刘氏也就比她大个几岁罢了,赵小潭对刘氏,孺慕之情谈不上。
不过,因为刘氏对赵小潭一片慈母之情,天长日久的,赵小潭对刘氏确实有一份情谊。如果没有什么意外发生,他会承担起供养刘氏的责任。
听了刘氏的话,他笑嘻嘻回道:“娘,您消息挺灵通的,是有这么个事,举手之劳,您的书铺子也能赚银子,何乐而不为呢。”
然后,他说起刚才公府孙辈齐恒的邀约,问刘氏:“娘,您看,去还是不去?”
齐恒之意,刘氏了解。
想起大女儿的亲事,她揉了揉太阳穴,头疼道:“阿恒是个好孩子,可是,咱们高攀不起国公府。前儿大太太原想订给你九姐的人家丁忧,儿女亲事就此不提。可到哪寻合适的人家呢?”
她娘家如今也已败落,父母去世后,只剩一个哥哥。
当初哥哥考了举人后,数次考进士落榜,后来,心灰意冷,只谋了江南府淇县的官家办的一所学院的督学,娶了当地县令的女儿,生儿育女,扎根在那,与刘氏这个亲妹子已经多年未见。两家只在年节互送节礼。
哥哥妹妹都过的不太如意,节礼都是勉力而为。
故而,虽隔远地,于此倒是惺惺相惜,自有一番骨肉亲情。
娘家相隔太远,对于小九的亲事上自然没有助益。
而侯府出去应酬,老太爷都托付给世子夫人——大太太。
大太太有一堆的庶子庶女嫡孙庶孙、嫡孙女庶孙女还摆弄不清,哪里想起六太太这房的儿孙呢。
前儿看中小九的那桩亲事,还是大太太自己房头的儿孙不屑一顾,才想起常去巴结她的六房的三奶奶家还有一个适婚女儿。
赵小潭见母亲刘氏如此头痛,不由建议:“娘,阿恒这回的邀约不如让九姐去。咱们不高攀阿恒家,多见见人总没有错处。九姐人才这样好,藏在深闺,谁会知晓呢。这回听说去的人家不少,兴许九姐就能遇到良人呢。”
刘氏想了想,拿不定主意。
旁边的奶娘王嬷嬷劝刘氏:“奶奶,小爷说的有理,您就带着小爷小姐去吧。正好,前几日刚给您和小姐裁制了如今京中时兴的新衣裳,打了新首饰,出门也不愁什么。”
刘氏见奶嬷嬷也如此说,终是打定了主意:“也好。只是,公府邀约,应约的都是公侯王孙贵人及家眷。小潭他爹是个白身,我也没个诰命,恐怕要受人白眼。唉,拼着脸皮不要,小九的亲事要紧。”
回到梧桐院,赵小潭换了衣裳,进了书房,坐在桌案旁。
书房和卧室,他一向不用人伺候,是梧桐院内唯二他可以自由活动、任意思考的地方。
拿起剪刀,剪了剪灯芯,看着摇曳的烛火亮起来,赵小潭陷入沉思。
不可避免的,随着年龄增长,总要考虑婚事,如今是九姐,过一二年就轮到自己。
自己好说,这辈子是男人,不着急,慢慢找,总能找到合适的妻子。
小九这个小美女已经虚岁十五,在大庆朝,再不定亲,在婚姻市场上,行情就会急转直下,要么去做填房,要么招赘。
她还有自己这个亲弟弟,招赘没有道理,别说侯府答不答应,刘氏先就不答应。
填房?那是好女孩做的嘛?
红楼梦里面的邢夫人就是填房,一辈子过的尴尴尬尬。他的亲姐绝不能落到那个境地里去,他不忍心。
其实,齐恒在他眼中,是个良配,亲娘已经去世,亲爹没有再续弦。照他们公府旧例,二房三房都是分支,这两个房头的子孙,成家就从公府分出去。
分出去多好啊,没有婆婆,自己当家作主。只要他多赚些钱,给小九多些压箱银子,日子自然会过的不错。
阿恒是二房的第六子,二房的嫡太太去世,没有正经女眷主事,婚事除了父亲,就是当家的大房的世子夫人做主。
怎么能让小九入了世子夫人的眼呢?难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