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小潭愣住,然后急急站起身走出书房,就见落雪面色惶急,赶过来给他整理衣裳,又扶了扶他束发的簪子,着急的说:“小六爷,您快去吧。大老爷急得很,刚才他房中的小厮吓的魂都要飞了,话都说不利索了。我已经要小香报给三奶奶,墨雨在院子门口候着您。”
赵小潭忙忙的出了院子,果然墨雨等在门口。赵小潭一边走,一边问墨雨:“大老爷还叫了谁去接旨?”
墨雨也吓得够呛,闻言哆嗦着说:“小六爷,奴才是落雪姐姐打发了小丫头找了来。并没听说大老爷还叫别人。”
赵小潭脑子飞速旋转,不会是皇上要削爵吧?那也找不到他头上啊,怎么去叫他接旨?
心中突然一动,想起外头疯传的贵人青眼,要有贵事临头。是真的?
赵小潭:“上回皇上给咱们府上下旨是什么时候?”
墨雨:“小的是打小从外头买来的,自打小的记事起,就没听说过皇上给府里下旨。”
两人急匆匆赶到府门大门口,只见中门大开,府内老祖宗—老迈不堪的忠勇侯爷赵定旭正陪着笑脸与传旨的太监说话,那太监三十岁左右的年纪,身材中等,面白无须,一边与忠勇侯说话,一边不时向里头望。
见远远来了一位年纪极轻的贵公子,眼睛一亮,不由转身迎了上来,迈了两步,惊觉不能抛下老侯爷、反要逢迎他的晚辈,忙又把步子缩了回来,问老侯爷:“侯爷,这位可就是小潭公子?”
忠勇侯赵定旭从早上就开始心悸,正要找太医来瞧病,就听说宫内的天使来传旨,吓得差点厥过去,以为皇上终于下定决心,不给他脸面,要削爵,幸亏下人说天使说了是大大的好事,他才缓过来。
又说务必请六房嫡孙赵小潭公子前来接旨,赵老侯爷就心里有底了——外人皆以为忠勇侯老迈无能,整日龟缩在府内等死,只有他自己知道,他韬光养晦的有多苦。
第一代忠勇侯以武起家,当初是跟着皇上打天下的大将,立下从龙之功的大将们,除了死了的,就都封了侯爵、伯爵。
时移世易,待皇上坐稳了江山,就忌惮起他们这些异性爵爷们。
为了保住爵位,他们不得不私下传下家规,后代不再习武。
谁知,后代不止不学武,根本是文不成武不就,三代下来,就有了破落的征象,这里面最典型的就是忠勇侯府。
忠勇侯赵定旭老爷子从小就爱习武,可碍着家规,不敢大张旗鼓的学武,只得每日里抽出一点时间偷偷练武,大半时间用来学文章、做诗,结果就是文武皆废。
到了第四代们纷纷出生,侯府竟渐渐沦落成京城有名的破落户,老爷子一看这不行啊,现在皇上倒不会忌惮他们了,可侯府也快完蛋了。
他悄悄授意嫡长子,慢慢开了家学,督促后代们好好读书,盼望着出几个能读书的,进入朝堂,重振家声。
老爷子本来担心,没等子孙们读出成就来,侯府的爵位就没了。
他也琢磨过,自家子孙众多,通过联姻,提高侯府地位,奈何侯府名声实在太差,联姻的人家也越来越差。
如今嫡孙女都嫁盐商子了,嫡孙嫡重孙娶的正室夫人也都出身四品以下人家,或是和忠勇侯府一样在走下坡路的勋贵人家。。。。。。
要说尚公主,忠勇侯府还真没敢打过这个主意,原因很多,最重要的是,老爷子知道忠勇侯府在皇上眼里的份量:
毕竟近几年议亲的除了未来太子—三皇子的亲姐妹,就是唯二皇子—六皇子的亲妹妹,这几位公主地位不同,驸马哪里是随便的猫猫狗狗就能做的?
可眼下,圣旨到了自家,还指定嫡重孙赵小潭接旨,哪还有什么其他的玄妙?
眼见着嫡重孙赵小潭一步步走过来,秀雅俊逸,风姿不凡,来传旨的太监眼巴巴要过去巴结,老侯爷赵定旭心里已经确定了八成,余下的两成不确定也在听到圣旨后消失不见:
众人跪地接旨,传旨的太监展开诏书:
“诰曰:夫妇之道,人之大伦,婚姻以时,礼之所重,帝女下嫁,必择勋旧为期,此古今通义也,朕今封忠勇侯府嫡重孙赵小潭为文仙侯,选为驸马都尉,尔当坚夫道,毋宠,毋慢,永肃其家,以称亲亲之意,恪遵朕言,勿怠 。”
大老爷亲自塞了荷包给太监们,打发了他们。传旨的太监临走还特意凑到赵小潭旁边说:“文仙侯,驸马爷,小的在这里给您道喜了。”
赵小潭完全懵逼中,强挤出一个笑容来冲太监拱拱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