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照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日照小说网 > 盛京有风月 > 第84章 玉娘想和大人说说话

第84章 玉娘想和大人说说话

澹台三翻身下马,身后的锦衣卫跟着牵住马,他径直往东厂里去。

案子了结,澹台迦南对身后的喊冤声充耳不闻,起身从前厅转往后堂,小太监为他端上一盏茶便静默退下了。

门扉刚刚合上,外面就传来了禀报声。

“督公,澹台三求见。”

澹台迦南合上刚打开的文书,道:“进。”

澹台三进门,给澹台迦南行了个跪礼:“儿子见过干爹。”

“杭州府的事,如何了?”

“差事办妥了。”

澹台三从怀里拿出一叠信封泛黄的密信,放在澹台迦南面前。

澹台迦南一一拆开看过,又将信纸装好,只将最后一封来杭州府府尹的信捏在手里。

这是澹台三出发前秘密收到的,没有任何标识证明来自杭州府知府,但是锦衣卫自有渠道查到来处。

里面写了宋太师之子,当今国舅在杭州府私贩盐引一事,那时的国舅在杭州府,任通判一职,手握兵权,杭州知府是宋太师的门生,一文一武两方联合把控杭州府,做尽了敛财的勾当。

被文华帝调去杭州府当同知的柳父,奉命清查杭州府盐税历年减少一事,默默搜集证据,写了一封折子呈递给了刚刚继位,一心想要肃清朝政风气的文华帝,可这份带着证据的折子被宋太师截下了。

而柳太傅没等到自家儿子的那封奏折,也执意递上去了自己的那份,他知道不能再拖了,这个毒瘤若是不除,还有许许多多的百姓被奴役去晒盐、制盐,却等不到多少酬劳,然后在本应富庶的杭州府饿死。

文华帝看过之后,依照计划下令清查盐税。

宋太师则根据柳父递上的那封折子,销毁原本的证据,伪造新的证据,这些证据直指柳父为私贩盐引的祸首。

证据确凿,还有早已买通的证人作证,柳家在各方的推波助澜下很快被下了狱,草草定下了夷三族的判决。

盐税依文华帝所愿被查清,可帮助他查清的柳太傅一家,成了这一切的牺牲品。

文华帝对这一切无能为力,只能泄愤似的让杭州府知府以失察之罪罢官,国舅则调任盛京城防,任一闲散官职。

文华帝锐气被挫,自那以后便不愿理政事了。

澹台迦南:“这位杭州府知府是什么背景?”

澹台三:“他与当年的柳同知是同窗好友。”

澹台迦南盯着那封信陷入沉思,有那些国舅与前杭州府知府的来往信件作证,柳家做了国舅替罪羊一事可谓是盖棺定论了。

他原本以为宋太师参与柳家冤案,是因为涉及到自己的门生故旧,澹台迦南只需以足够的利益,就能打动宋太师默许他为柳家翻案。

可宋太师唯一的儿子才是此事的主谋,澹台迦南不能动宋太师的儿子。

如今朝堂实力三分,他权势系于文华帝一身,背后只有东厂一系的武将势力。

齐国重文抑武久矣,读书人在百姓心中的地位非凡,便是澹台迦南看似权倾朝野,也要与宋太师这样的氏族联合,才能让自己批复的政令完全下达,被执行下去。

如宋太师这样的氏族,底下依附了许多的门生故旧,他们依靠氏族的势力往上爬,也回馈给氏族掌控他们的权力。

代代累积下来,氏族的势力遍布大齐疆域,掌控着最重要的州府治理之权,治理之权中有一项名为劝学,从这些州府里出来的读书人,天生就更亲近提拔自己的官员。

循环往复间,使天下读书人心之所向的氏族势力不断地膨胀,时至今日皇帝也不得不在一些时候给予让步。

这些年他也试图拉拢过一批读书人,总是不见成效,文官最重履历和名声清白,和澹台迦南这样的宦官混在一起算不得清白,因而都在四品以下的位置徘徊,不堪大用。

澹台迦南便放弃了这条路,开始提拔更多的武将,往各个州府掌控军权,以扩大东厂的影响力,然而还是不够,他缺乏一件足以震动人心的权柄,那就是兵权。

兵权在手,几十万大军随他振臂一呼,澹台迦南才算是真正做到掌控了大齐国朝野内外。

这样文华帝西去,澹台迦南有兵权在手,也可弹压各地氏族。

收拢兵权需要时间谋划,澹台迦南如今还动不了宋太师,他慢慢把手里的信纸放下,放进盒子里。

再次打开先前放下的文书,上面记载了太子私下对澹台迦南的各种辱骂之语,他对此并不是很意外。

实际上在撞见太子鞭笞澹台三开始,他就在思索宗室中有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,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