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李云鹏消耗掉那一万多点巨额真实度,将“京畿东郊镇魔卫忠烈遗址”的叙事彻底固化到现实中之后,他便进入了一种近乎“与世隔绝”的蛰伏状态。/精*武^小-说^王? !追\醉\薪~彰\踕`他如同一个在暗中布下惊天棋局的棋手,在落下了最关键的一子之后,便退居幕后,手握遥控器,静待棋局按照他预设的轨迹,自行演化,掀起滔天波澜。
他每天除了例行关注网络上关于“明史拾遗”和他之前抛出的那些“历史谜团”的讨论动态,以及APP上真实度那如同蜗牛爬行般、却也聊胜于无的自然增长之外,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研究各种历史、地理、乃至一些冷僻的民俗和神话资料,为他后续更宏大的“现实编织”计划积累素材和灵感。
他知道,像“定制地震”和“生成遗址”这种涉及到首接改造物质世界的“大动作”,其在现实层面显现出来,必然需要一个相对“自然”的酝酿和“发酵”过程。
系统虽然强大到近乎无所不能,但它似乎也倾向于以一种尽可能“符合现有世界运行逻辑”、“不留下明显突兀痕迹”的方式,来将虚构的叙事融入到现实之中,而非简单粗暴地“平地起高楼”,那样的破绽太大,也太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怀疑和反噬。
时间,在平静的等待中,又悄然滑过了五天。这五天里,李云鹏几乎是足不出户,每日三餐都靠着便捷的外卖解决,全部心神都沉浸在对各种信息的筛选、对下一步计划的反复推演、以及对系统能力边界的不断试探之中。
就在李云鹏几乎快要以为自己那次堪称“孤注一掷”的“豪赌”是不是出了什么意料之外的岔子,或者系统在“固化”如此复杂的现实场景时遇到了什么难以克服的技术难题的时候,一个不大不小,却足以在特定区域引发连锁反应,并迅速引爆全网舆论的事件,毫无征兆地,如同平地惊雷般,发生了。
这天清晨,当第一缕金色的阳光刚刚刺破京城上空那层薄薄的晨雾,将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都市从沉睡中唤醒之时,大部分市民还在温暖的被窝中享受着周末的慵懒。
然而,就在此时,一阵突如其来的、虽然持续时间极为短暂但却异常清晰的、如同巨物在地底翻滚般的晃动,将许多居住在城市东部及近郊区域的人们从睡梦中惊醒。
“地震了?!怎么回事?!”
“好像是!刚才床晃得厉害!我还以为是楼上在装修呢!”
“我怎么没感觉到?你们是不是太敏感了?还是做梦呢?”
一时间,社交媒体上,关于“京城疑似发生地震”的讨论,如同雨后春笋般迅速占据了本地新闻的热搜榜单。
官方地震台网很快便发布了正式通报:京城时间X月X日凌晨5时28分,在本市东郊燕郊地区(北纬XX.XX度,东经XXX.XX度)发生里氏3.5级地震,震源深度约十公里。本次地震震感主要集中在东部及近郊区域,市区部分高层建筑有轻微晃感,目前未收到任何关于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报告。请广大市民保持冷静,不必恐慌,后续情况将持续关注并及时通报。
一场仅仅3.5级的小型地震,对于见惯了各种大风大浪、也经历过数次有感地震的京城民众来说,实在算不上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。在最初的短暂慌乱和网络上的例行议论之后,生活很快就恢复了往日的平静。
大部分人可能只是将其视为一次普通的、无伤大雅的自然现象,在确认了自家房屋没有开裂、亲朋好友都安然无恙之后,很快便将其抛诸脑后,继续投入到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之中。
然而,李云鹏在看到这条新闻时,嘴角却不由自主地勾起了一抹了然的微笑。
他知道,他精心“定制”的“开场锣鼓”,己经敲响了。
果然,就在地震发生的第二天早上,一些居住在震中附近村庄的早起村民,在途经一片因地震而新近出现了一些小型地面裂缝和塌陷的荒山时,意外地听到了从其中一道较深的裂缝深处,隐隐约约传来一阵阵类似金属碰撞的、清脆而又带着几分诡异的“叮当”声。
好奇的村民们壮着胆子靠近那道裂缝,扒开一些松动的泥土和碎石,向里面望去。借着晨曦微弱的光芒,他们赫然看到,在那裂缝深处、被新翻上来的黑色泥土之中,竟然半露出一柄锈迹斑斑、但造型却异常古朴奇特的……长剑!
那柄古剑的剑身大部分还埋在土里,只露出了一小截布满了暗红色锈迹(像是干涸的血迹)的剑锋,但在晨光的映照下,依旧能感受到其曾经的锋锐与不凡。
“山里裂缝挖出古剑了!